辦公室:0792-8257335
業務部:張經理:15390819706
技術部:0792-8257335
傳 真:0792-8250686
手 機:15390819706
E-mail:jiujianghengyi@163.com
網 站:www.wegotrooms.com
中國傳統玻璃工藝 3000 年的歷史發展過程忽興忽衰,起伏不定,一直以裝飾、器皿或某種使用功能的面貌出現。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玻璃工藝始終處于非主流的地位。究其原因,應與其未能真正深入民間密切相關。
乳釘紋琉璃環 戰國時期
從材料角度上分析,南北朝之前的玻璃工藝以鉛鋇玻璃為主,質輕易碎、不耐高溫,不便日常之用;南北朝之后中國引入西方鈉鈣玻璃,并由鉛鋇玻璃演化出高鉛和堿玻璃,多是皇室貴族的奢侈品,價格昂貴,難入尋常百姓家。從工藝角度分析,早期玻璃在技術處理上遠難于陶瓷器,應用價值又不及陶瓷器,從而阻礙了其推廣應用。
因此中國傳統玻璃發展遠不及陶瓷、玉器等其他工藝美術門類。但綜觀其悠久的發展歷史,隨著材料的發展、工藝的進步,器型、色彩、裝飾也在緩慢地發生著變革,單件作品的色彩越來越多樣,造型越來越豐富,藝術水準也不斷提高。
金星玻璃天雞式水盂 清代乾隆年間
玻璃工藝流傳已有數千年的歷史,中國也是世界上早生產玻璃的國家之一,從歷史文獻和出土的文物看,早在 3000 多年前的西周時期,中國就掌握了玻璃的制造技術。在描述玻璃稱謂的時候,早期的“琳瑯”就是玻璃的前身。
玻璃在古代中國曾有多種稱謂,其中主要有琉璃、流璃、璧琉璃、陸璃、玻黎、琉琳、五色玉、藥玉、罐子玉、水玉等。
中國古代的鉛鋇玻璃有別于西方早期玻璃,自成體系發展并鼎盛于戰漢時期。戰漢時期,玻璃仍然屬于皇室貴族使用的珍貴寶物,但在工藝上玻璃已經從單一的裝飾功能,逐漸發展成為禮器、日用品為主的實用器。
戰漢時期,中國已經能夠生產仿玉的含鉛鋇玻璃和透明的高鉛玻璃。玻璃仿玉制品開始形成風尚,并貫穿整個中國古代玻璃發展史,這一時期玻璃出現了兩種不同目的的發展趨向:1. 繼續以仿玉玻璃為方向發展;2. 玻璃發展逐漸趨于透明、彩色的高鉛玻璃。
透明玻璃香囊 遼代 長7 厘米,寬 6 厘米,白色胎,表面受沁,有風化層。兩片里面分別內凹,外面有簡單的裝飾線,上下有穿孔,便于綁扎。
魏晉南北朝時期是一個戰亂無休的年代,國產的玻璃發現得很少,當時的玻璃大多是進口的。根據考古資料,遲在北魏時期,中國已掌握玻璃吹制技術,可以吹制器型較大的薄壁玻璃容器。玻璃成分也發生了較大變化,漢代常見的鉛鋇玻璃不再出現,代之而起的是不含鋇的高鉛玻璃和堿玻璃。
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玻璃,無論是質地,還是造型、工藝等多方面,都出現了嶄新的氣象,令人耳目一新。重要的原因是外國玻璃(包括羅馬玻璃、薩珊玻璃等)大量輸入中國,帶動了中國玻璃制造業的革命性變化。
藍透明玻璃八棱瓶 清代雍正年間
黃地套綠色玻璃瓜形盒 清代乾隆年間
清朝是我國古代玻璃業發展輝煌的時期——中國的傳統技術借鑒了歐洲的技術革新,從而使中國的玻璃制造業進入了一個好的發展時期。中西方文化交流促進了中國玻璃制造業的繁榮發展。
當歐洲制造的晶瑩的玻璃制品傳入我國后,頗受清朝皇帝的喜愛,尤其是深受樂于接受外來科學技術的康熙皇帝的青睞?滴蹩茖W地借鑒西方技術,生產和制造中國自己的優質玻璃器,開始了宮廷御用玻璃的制作。直到清代滅亡為止,整個清代玻璃廠一直燒造不斷,其中尤以康、雍、乾三朝制造盛 。
作者: EmileGallé(埃米爾 • 加萊)
在西方,人們常把玻璃說成是上帝賜予人類的佳禮物,玻璃帶來的是生活的喜悅和創作的靈感,藝術家們利用它晶瑩透亮冷峻而堅固,同時又具有折光反射的特點,在藝術創作上使玻璃工藝達到了變幻莫測、令人難以預想的藝術效果。
而在中國,中國傳統玻璃工藝如同其他本土傳統文化一樣,具有濃厚的民族特色與歷史烙印,是中華文明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。